回歸心靈的故鄉──香光山
靜在其身 淨在其心 勁在其行
香光尼僧團以推廣佛教教育為宗旨,並以文化及社會服務為使志。為落實辦學的心願,方丈悟因法師經多年尋覓,而於2002年(民國91年)率領僧眾來到大溪這塊視野遼闊的三層臺地。此地前臨大漢溪、左倚溪州山、後靠頭寮山嶺,可遠眺龍潭。於是決定讓願景落實在這片素樸叢林間,並將它作為香光尼僧團的總本山,命名為「香光山」,於2006年取得桃園市寺廟登記證,名為「香光山寺」,並於該年啟用。又於2009年舉行動土大典,傳授在家戒法、禪七活動等,從此以後,香光山既是選佛塑佛的修行道場,亦期許成為眾生的心靈故鄉。
走在依山傍水、一望無垠的香光山裡,一草一木都在宣說妙法,心與禪淨相映,猶如置身於佛法淨土中。在樹梢的搖曳間,讓腳步隨著小徑而停駐;讓呼吸隨著徐風而平靜;身體也隨之和緩、放鬆。至於該忘卻多少塵勞?在這裡也許沒有答案,卻有方向。光影自林間灑落,閃爍生滅,道出多少世間的陰晴圓缺?驟然,一聲鳥鳴,觸動心靈對於清淨、自由、快樂的深沉渴望。同時,也警醒自己,娑婆世界的一切如幻似真。在悠然緩步、佇足傾聽的動靜間,念念分明、淡定安穩地踏出每一步。
在這裡踏出的每一步,究竟蘊含多少的能量,取決於自己的醒覺。內心若能像此地的山水草木般謙卑、單純,在大自然中隨觀內、外緣起,並以戒香與心光的莊嚴修行來栽培每位人間菩薩。相信香光山的每一天,將是證悟當下的有一天。
–資料來源:誰在耕心田-香光尼僧團述記,2015年10月,頁23。
開辦史話
三十年前,香光尼僧團從嘉義竹崎的阿里山山腳下起步,以僧伽教育為核心,培育僧才,三十年來,尼僧伽始終堅持初衷,持續推動各種教育文化,並且堅信著「道在人弘」:由於人的投入、學習,經藏中珍貴的佛法能穿越時空,重現於二千五百多年後的今天。
為圓成辦學的心願,尼僧團方丈悟因法師於民國91年夏天,來到桃園大溪這塊前臨大漢溪、左倚溪州山、後靠頭寮山嶺,遠眺龍潭,視野遼闊的三層台地,決定讓願景落實在這片素樸叢林間。民國92年8月於現址基地修復民宅成寺舍,並安奉五輪塔剎鎮山。民國95年取得桃園縣政府核發寺廟登記證,名為「香光山寺」。歷經數年僧信和合披荊斬棘、共成三寶事,至民國98年10月,因緣具足,始舉行動土大典。
香光山寺動土後,將不建大片屋宇,願由教育文化提取佛法的原汁原味,樹立清淨、永續的修行叢林;期以戒香與心光的莊嚴修行,栽培每位人間菩薩。悟因法師說:「這塊三寶地一粒沙、一塊磚、一顆石頭都要用來莊嚴菩薩道,這個道場將來都是大家莊嚴生命的壇城!」
我們將隨順天地自然的節奏,尊重花草樹木、山林生態;依循佛陀古樸的教誨,深化僧團多年來對佛教教育與文化的耕耘,延續大乘佛教的世界觀與信願,以積極的精神落實佛法於現代的實踐。香光山寺,是選佛塑佛的修行道場,是每一生命夢想的壇城,是眾生永恆的修學家園。
邀請有緣有心的您,隨分隨力參與香光嶄新的里程,菩提道上您我修行的戒香與心光,將在這裡自然地綻放,清淨而永續。